人力资源行业文章

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干货分享:很多公司不重用“高情商”员工,为什么?

发布于 2019-8-1 9:05:15   阅读次数:


高情商的人未必是“好人”

 

有一个认识误区,就是将“高情商“与“好品德“划等号。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不一定是这样的。

 

在我们身边可能看到这种人,上级领导在位有权有势有利用价值时,他会表现出高情商的样子,脸好看,话好听,言必行,行必果。

 

如果这位上级领导不在其位,失去权力,或失去可利用价值,这位“高情商”的人就会翻脸不认人了。

 

可见,情商不等于品德,它只是一种驾驭情绪的手段。好人可以用,坏人也可以用。

 

我见过这样的新闻报道,在生意场上就有一些骗子,利用“高情商”接近老人,平时嘘寒问暖,关怀备至。其实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老人们的好感,让他们卸下心防,产生信任,慢慢入彀,主动跳坑。

 

所以,我们要擦亮眼睛,不要被那些高情商但心怀叵测的人蒙蔽了。

 

高情商的人

 

不一定是好领导

 

近年来,餐饮界卫生问题屡屡曝光,前有记者潜入海底捞北京劲松店和太阳宫店,曝出其存在的严重卫生问题;后有外婆家因查出卫生问题被罚41万元。

 

“外婆家”是最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家餐饮企业。今年315,“外婆家”被曝存在着蔬菜不洗就下锅、过期蔬菜修改生产日期继续用、工作人员踩着案板走等乱象。

 

然而在“外婆家”刊登的道歉声明的第三天,上海虹口龙之梦店又曝出卫生问题。在监控视频中,“外婆家”后厨的案板上,出现了一只活蹦乱跳的老鼠。

 

据我观察,在餐饮界卫生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。

 

其中主要原因之一,就是管理不严,员工违规操作。

 

有的基层管理者情商有余,严格管理不够,做烂好人,不愿得罪人。他们或是发现员工操作违规,该批评不批评;或是看到下属犯错,该处罚不处罚。所以导致问题屡禁不止,卫生健康的生产习惯难以形成。

 

比情商更重要的是追求人格均衡发展

 

我认为,“情商”具有两面性,既有积极的一面,也有消极的一面。

 

我们先从积极的方面来认识“情商”。

 

情商,是一种能力,即“情绪智力”的意思。它作为一种能力,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:

 

(1)了解自我情绪,调控自我情绪,自我激励;

 

(2)关心与认知他人的情绪,具有同情心;

 

(3)处理人际关系,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。

 

如果要换一种更直白的表达方式,可以这么讲:情商,一是控制自已负面情绪,保持乐观与友善的能力;二是投人所好,做广受欢迎的人的能力。

 

但偏重于情商的人也有消极的问题。

 

伦敦大学商业心理学教授托马斯·卡莫洛-普雷姆兹克指出,偏重于情商的人存在以下问题:

 

(1)创造力水平以及创新潜力较低

 

有创造力的人也有可能情商高,但相当多的人,更常见的行为模式是,在遵循办事程序、建立关系,以及与他人合作方面可以做得很好,但是却缺少了挑战现状、突破传统、革新事物的特质。

 

(2)很难给予或接受负面反馈

 

高情商的人,很难对他人作出批评或者负面的反馈。另外,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,他们或许是漠不关心的。

 

(3)不愿意得罪人

 

高情商的人更关心如何受人欢迎。而管理层领导的角色则需要有能力做出不受欢迎的决策,带来一些新的变化,以及集中精力追求实效,甚至不惜以牺牲员工关系为代价。

 

(4)躲避风险

 

大部分具有创意的冒险家需要在冒险与规避风险之间保持平衡。高情商的人则更倾向于待在安全区内,避免大胆的选择。

 

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偏重于情商的人,往往耽于某种“舒适区”难以自拔。

 

他们便会营造出一个迎合群体、情感上稳定愉悦、照章办事的“和谐”环境,从而忽视变化与革新。

 

这样的人,做一个普通员工与低层管理者没有问题,但难以成为敢想敢干、特立独行、有超常规思维的领导者或者变革者。

 

我想,做人是需要提高情商,但更要追求包括情商在內的德、勇、智全面人格与能力的均衡发展,这样才能取得较大的成就。


本文摘自互联网

相关文章
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