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力资源行业文章

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干货课堂:疫情之下如何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

发布于 2020-4-10 10:06:31   阅读次数:


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扯着举国上下的心灵。在疫情发生过程中,我们发现,国家卫健委采取了一系列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举措,如发布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,推出疫情心理疏导指南,鼓励各地设立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等,体现了国家对于疫情中国民心理健康问题的预见和重视。

 

精神医学专家赵旭东教授指出:“恐慌比病毒跑得快,毒性更大。”据世卫组织往年的数据显示,任何一起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都会造成公众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,与疫情越接近的人,引发心理问题的概率就越大,程度普遍更严重。

 

伴随着本次疫情的发展,疾病人群的扩散,武汉等地的封城措施,人们的焦虑和恐慌越发严重,许多应激反应越发凸显。这种社会恐慌心理——应激反应的受害者不只是患者和家属,关系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,也包括企业员工。

 

再长的假期都有过完的时候,虽然此次春节长假一而再、再二三地延长。面临复工,我们所有的企业都要面对一群经历了不同程度心理应激的员工。相较于普通公众(非上班族)来说,员工对上班这件事心理感受比较复杂,既希望尽快投入工作,把耽误的业务补回来,同时又担心上班后万一传染上新冠肺炎怎么办,再加上长时间的居家隔离,很多人感到压抑、急躁、易怒,注意力集中不起来,不仅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,还影响到复工后的工作效率。

 

全国各地的企业均在按照政府规定有序做好复工工作,企业复工不仅需要考虑到防护物资保障,更需要做好员工“心理防疫”。那么,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员工心理调适,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?

 

焦虑、恐惧等情绪是人的本能,是正常的情绪反应,遇险时,焦虑恐惧等情绪是人固有的反应,具有保护性作用,主要功能激发自身应激系统,使人处自动处于激活状态,具有保护性的作用。当然,极端性的缺乏和过度焦虑和恐惧都是有问题的,前者存在侥幸心理,不加任何防范措施,增加了被感染的可能;后者加重了个人情绪,甚至引发群体性焦虑和恐慌,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。

 

企业角度:实施心理关爱

根据心理学原理、疫情传播严峻形势和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,笔者认为可以分为甄别对象,确认方向,选择方法,注意例外,建强队伍六个方面,分进合击、逐一发力。

 

一、甄别对象,找出需要加强心理健康管理的员工

心理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。知就是认知,包括感觉、知觉、记忆、思维。情包括情绪和情感,其中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,情感是人所特有的。意就是意志行为,也称“行为”。知情意三者之间相互影响。人对待一件事情的看法会产生相应的情绪,情绪会促使人做出某种行为表现,而行为表现会进一步加剧人对待事情的看法。如果一个人在躯体症状、心理感受、情感体验出现以下几种表现,那么就代表着他已经需要企业加强心理健康管理。

1、表现在在躯体症状上,经常失眠、容易惊醒,易疲劳,食欲不振,消化功能紊乱,有窒息感等不良体验。

2、表现在心理感受上,精神持续紧张,有恍惚感,长时间处于心理戒备状态,不言不语或易激惹、易冲动,或因亲人、朋友、同事罹难而有自责、罪恶感,一蹶不振甚至常想以死谢罪。

3、表现在情感体验上,悲伤、恐惧、无助感,内疚,强迫性重复创伤回忆,过度思念,容易受惊,怕出门被感染,一想到上班就害怕。

快速甄别和发现这类员工,是企业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基础性工作,也是节后员工能否顺利复工的关键一环。

 

二、确认方向,找到员工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

人们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,是因为经历了一系列刺激性事件,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,导致一个人的心里已经没有可以努力去相信的东西。而疫情所改变的东西,真的太多太多了。

快媒体时代,人们一起床,铺天盖地的信息就扑面而来:生离死别的痛苦、疫情传播的突然、负面言论的冲击、抗疫事迹的感动……这些问题时刻都在撕扯着人们脑子里早就形成的对世界、人生、价值的固有看法。

1、要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,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,最关键的就是让员工重树信仰、重塑信念、重拾信心。

2、积极认知应对负面思维。让我们产生压力的原因并不是压力本身,而是我们如何认识和思考压力的。相信人的善意、相信亲人的爱、相信努力会有回报、相信这个世界是正义公平的。

3、鼓励员工拥有积极的人际关系,因为疫情自我隔离,其实对人心很大的伤害。越是隔离,越需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他人构建积极的关系。

4、维护和发展和谐的亲情、友情和爱情,为自己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,从而得到相互的陪伴和安全感,这样的治愈才有效和持久。找到员工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,就找到了解决员工心理问题的方向。

 

三、选择方法,找对矫治员工心理偏差的路径

最好的路径,莫过于教育员工采取积极的行动。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彭凯平教授提出“五种施舍”,分别是颜施、身施、言施、眼施和心施。这五种施舍都是我们人性中好的地方,而且是天生的,不需要学习。

颜施——有感染力的笑(迪香微笑)有种微笑叫迪香微笑即笑容饱满、牙齿露出、嘴角肌上扬和眼角肌收缩等特征。这种笑是人类基因的遗传,会让人感受到真诚和感染力。见面时,不妨先给员工来一个迪香微笑。

身施——心动不如行动心理学不只是理论,需要我们企业管理者行动起来。教育员工采取适合当前疫情条件的活动,适度运动,玩游戏、闻香、听音乐,唱歌和为武汉募捐等行动都对员工有着积极的意义。

言施——积极的沟通积极沟通要从积极的表达开始,体现出对员工的欣赏,真诚表达自己感知到员工的压力情绪,告知对方自己理解他的心理感受。理解对方的语言线索,关注对方信息后面隐藏的情绪、期待、渴望和需求等等。德尔﹒卡内基曾提到,在沟通中多欣赏对方,多提出对方的优点和优势会让沟通效果更好。

心施——体验福流美国心理学家齐斯真米哈伊20世纪60年代,观察美术家、国际象棋高手、攀岩者、作曲家、运动员等,发现这些人在他们所从事的活动中,全神贯注地工作,时常遗忘时间的运转和周遭环境的知觉。这种经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心理体验,他称之为Flow(中译成福流活动心理),他认为这是人类的一种最佳体验。庄子在《南华经》提到庖丁解牛,物我两忘、幸福酣畅也是这种体验。每个人偏爱不同,但研究发现,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的时候,福流频率最高。我们管理者应当让员工体验到工作的福流,让员工把工作当做自己的福流。

眼施——慧眼禅心眼见未必为实,心见才能为实。产生事物认识的并不是我们的眼睛,而是我们的大脑。眼睛把信息收集好后传给大脑的前额叶,大脑的前额叶才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部分。所以“慧眼禅心”是有科学道理的,不只是眼睛看到了,心也要看到。教育员工多和朋友聊聊天、多陪陪家人、多看看书,用新的视角看看老电影,这样才能在当前疫情纷繁复杂的情况下,培养出员工自己的“慧眼禅心”。

 

四、加强心理防疫宣传

一方面,向员工普及疫情知识,提升防控意识,发布权威官方消息,做到不传谣、不信谣、不恐慌、不歧视;

另一方面,通过微课、小贴士、微信分享等多种形式做好心理健康科普宣传,提高员工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素质,积极应对危机。

 

五、关爱特殊员工

针对员工或家中存有疑似、确诊或亲人离世的员工,身处重灾疫区的员工,以及长期奋战在一线的逆行员工及家属,公司应密切关注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,除了搜集信息,上级领导通过主动询问身体状况、生活状态以及困难需求,评估其当下的状态,加强心理联接,做好员工心理关爱,增强员工信任感、归属感。

 

疫情关头,人人有责。


本文摘自互联网

相关文章
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