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力资源行业文章

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干货分享:秦孝公之不打无准备之战

发布于 2020-12-30 10:13:15   阅读次数:


任何变革,包括企业的转型,都需要面对不确定性风险,需要跳出舒适圈,一定会触及甚至损害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,会遇到很多的阻力,甚至老板自己也会有不适应。

 

因此,商鞅一再向秦孝公强调,国君须对变法大臣坚信不疑,不受挑拨,不受离间。君主可以不操持变法,可是却不能动摇变法之志。

 

秦孝公自己也深知,以前君王变法之所以失败,就是因为君王不够坚决。所以,他向商鞅承诺,自己将全力支持,“信君如信我,终我一生,决不负君。”

 

秦孝公自己变法的心是坚定了,但是他知道自己将会面对什么样的压力,他是怎么做呢?

 

第一步,取得关键人物的支持。

 

秦孝公先去找了他大哥嬴虔。嬴虔善打仗,支持者众多,当年很多大臣都更偏向他来继承王位,在军中和国中都颇有影响力。嬴虔表示会全力支持,这让秦孝公踏实了不少。

 

第二步,调整人事,为变法做准备。

 

在小朝会上,秦孝公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,理由特别冠冕堂皇:

 

秦国招贤是为了秦国富强,秦国要富强,只有推行新政。要推行新政,就免不了会有人事上的变动。

 

但是呢,在座的诸位都是老臣老将,动谁都不好,我只能将诸位的官职向上擢升,腾出几个做事的位子,让新招的士子们有发挥的地方。如果三两年内新政失败,到时候还要依靠在座的各位来重整大局。

 

这番话,可谓是非常周全,留足了余地。

 

从手法上看,秦孝公将新招的和之前培养的几个年轻人才都安排到了实位上,而对几位守旧的顽固派则明升实降。

 

事后,上大夫甘龙一言道明,“身段愈软,其心愈坚。”

 

变法历来比打仗难。这次人事调动只是序曲。

 

第三步,统一思想,告诉文武百官:我们要做什么(what),以及为什么要做(why)。至于怎么做(how),那就是后面的长故事了。

 

等到开春,商鞅变法的条条框框都理得差不多了,秦孝公召集群臣开大朝会,共商强国大计,商鞅也正式在大臣面前亮相。

 

这是上下统一思想的关键会议。在会议上,秦孝公非常充分地贯彻了“决策前充分讨论,决策后坚决执行”这句阿里土话。

 

秦孝公开场就告诉大家:这是国家大计,需要上下同心。大家有什么意见,可以畅所欲言。

 

商鞅首先讲了要做什么:

 

就政事来说,主要有四个方面:一是奖励农耕以富国;二是激赏军功以强兵;三是统一治权以理政;四是移风易俗以正民。为了保障这些目标的实现,将会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。

 

第二,为什么要做?这是说服的关键。只有对方真正认同你要做的事,认同你的理念,他才会在之后的行动中更好地投入。

 

首先,原来的制度已经不合适。怎么个不合适?就是现在的结果不好:商鞅历数祖制之弊,将事实一条条列出来。

 

其次,看看其他成功案例。山东六国都是变法之后变强了,而秦国因循祖制数百年,最后是现在这个穷国局面,所以创新者生,守旧者亡。

 

第三,时机正好。现在正好分秦会盟解体之后,互相打来打去,没空搭理秦国,秦国可以趁着这两年,好好发展农业,训练军队。

 

商鞅舌战群儒的过程非常精彩,既有思想高度上的碾压,也有论据充足的辩驳,看起来非常过瘾。而这三条理由,也比较充分地说明了秦国变法的必要性和急迫性。

 

当然,过程中肯定有人反对,所以赢虔在关键时刻的表态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,他代表了权威的力量,对于摇摆者来说,这种权威力量的引导非常关键。

 

所以最后,除了少数顽固派,大家都对秦国要变法这事达成了一致。

 

这时候,秦孝公使出了最后一招:耻辱激励。

 

知耻而后勇,秦孝公亮出国耻石,向大家进一步强调自己变法的决心:有人拥戴,秦国要变;没人拥戴,秦国还是要变。

 

也向众人宣告:变法最根本的目的是再造秦国,雪我国耻。你们应该放下各自的利害之争,从秦国的根本利益出发,团结起来。

 

在企业日常管理中,开会讨论一些事情,一定会有不同的意见,但最后总是要有人做决策的,所以在企业里打造“决策前充分讨论,决策后坚决执行”这样的文化非常有必要。

 

第四步,公开授权。

 

最后,秦孝公宣布任命商鞅为左庶长,职责是总领国政,推行变革。

 

分配任务的同时,也要给予权力和资源的支持。所以,秦孝公赐给商鞅穆公剑,告诉他,任何破坏阻扰变法的人,不管是否王公贵族,他都有权力按照律法去处置。

 

这是秦孝公正式宣告变法的开始,一步一步,循循渐进,不打无准备之战。

 

总结下来,合协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小编认为整个事件中,秦孝公有三点做得非常好:

 

1.事前去争取关键人物的支持。

 

2.自始至终对变法信念坚定,并把这种坚定传达给全员。

 

3.公开有效的授权,同时给予资源支持。

 

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可以去学习的。


本文摘自互联网

相关文章
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