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力资源行业文章

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职场干货:提人效,老板下了硬指标

发布于 2023-12-25 10:06:52   阅读次数:


这两年,提高组织“人效”成了体现HR管理者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绩效目标。

我去年服务于一家医疗行业的公司,老板每日必关注几项指标:
日产量、产线员工出勤率、辅助管理人员工资。

透过这些数据背后,老板真正关注的是生产部门的人工成本,尤其是在企业订单并不充足时,这项指标显得更为刺眼,因为它决定着公司赚不赚钱。

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二季度末,人资部先后进行了2次职能岗位调整缩编,各部门经理确实忙碌起来,整天工作都是小跑,可关键几项指标却远没有达到“预期”效果。

三季度初,企业老板又以一组数据在月度经营会议上呈现,数据显示的是产线员工日产值,同生产辅助岗位员工日工资总额的对比。

鉴于目前订单情况,会上老板直接下达人力资源部门三季度任务:
非一线岗位员工与一线岗位员工比例从现有的1:4.5,达到1:7.5。

数据一出来,人资总监就感觉一阵凉意,想要达成这个数据,只有两个办法:
一是增加产线操作工数量;
二是减少非一线岗位员工数量。

操作工招聘的难度有目共睹,而自去年末持续对“非一线员工”实行“精减”,各部门经理已在叫苦连天,如果再减,岂不乱套?

会上,人资总监没有提出任何质疑;
但会后,针对这组数据进行了分析。

老板关注的是经营成本下的人力成本,即所谓“人效”的问题,在生产型企业里往往归结为人均产出。表面看似合理,但从人力数据分析的角度却存在着不小的问题:

首先,公司是传统密集型企业,手工作业比率占到生产的35%,这些手动操作工本身就需要一定人力资源的配置,从入职到培训到监管到更替;

其次,公司尽管规模不大,但产业链铺的广,各道产品工序就算订单不足,也需要铺设一定的操作工,而配套的机修、仓管、质检同样需要一定比例的人员,这样就会出现产量不高,而人员数量却无法减少,动哪里都会有问题;

第三,公司中、基层管理人员能力不足。尽管配备了管理人员,但由于管理能力不足,无形中增加了额外管理员工的数量,减掉这些人员部门又会乱套。

尽管这里面的问题大部分应该是人资部门工作的重点,但对于一个成立20余年的传统密集型生产企业,想要从人的问题上根本扭转,涉及到牵一发动全身,没有高层的支持和坚定的变革力度很难扭转现状。

HR总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觉得这次不能为了达成老板的指标而直接采取简单粗暴式的“减员”,员工现在的状态已是如履薄冰,再减下去,会出现两个大问题:

一是,公司属于疫情受益行业,订单一直呈不稳定态势,订单量一旦起来,就会出现人手不足,现招人现培养根本来不及;
二是,对员工负面情绪影响过大,一旦员工心态不稳,会影响现有人员稳定,还会坏了行业内口碑,后续问题会更多。

既然,老板最终关注的是提高人效的问题,何不换个思维,趁现在生产不是很忙的时候,对以往生产一直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,试着从提高产能的角度想办法?

于是,人力总监想了5点建议,去找老板协商。

HR总监首先表示认同经营会上老板对人资部门下达的指标,企业想要保利润,人力成本一定要控制在合理范围;
 
其次,调取并分析相关数据,包含最近两次人员整编,分析利弊后,建议暂不作人员减编,并提出自己的5点想法:

  1. 生产部集中优质力量,聚焦核心业务。从不痛不痒的生产线人员中,抽调骨干员工集中力量主攻核心产品,把核心产品的品质提升上去,获取业界好口碑的同时,助力营销签单;
  2. 技术部携同生产部、IE部重新测算关键工序的标准工时、人均产能、操作规范,IE部从自动化角度给出提升产量的合理化建议;
  3. 从职能部门及生产抽调适合的人员,成立生产培训小组,重视产线人员操作标准、习惯手法、质量意识、设备常见故障排除等技能的实操培训,并持续考核;
  4. 建构生产+职能的利益共同体,职能部门的绩效挂上提升产量的指标,并将提升的产量核算利润后按比例共享分配,提升部门间的协作及工作积极性;
  5. 人力资源部尽快调研相关产业的工价标准,建议采用阶梯式工价,提升产线计件员工的产量。

HR总监最后总结说:“这5点是从跨部门协作、员工激励、员工帮助等角度,以提高员工士气,从而促进订单及产能提升做改善,有效推动职能部和一线部门通力合作,如果各部门可以有效协作互动起来,会远远比减员的负面效果好得多,我建议试一试。”

老板听后,先叹了口气:“公司遗留的问题确实比较多,去年请了管理咨询公司,也做了调整,但感觉权责细分后,各部门间协作性却越来越差,各扫门前雪,邻近工位沟通都用微信。”

随后话一转:“如果各部门可以协同作战,以我们在行业里20多年的积累,稳步发展还是有希望的。你牵头尽快组织召开部门经理会议,把方案同各部门讨论、落实并推进下去,重点工作就作为三、四季度的重点绩效指标。”

结束语:

提升“人效”,绝对不是通过“减员”缩小分母那么简单,提高分子、缩小分母都涉及一系列系统的工作,不能草率。现在企业管理都说“内耗”严重,其实真正的内耗是“管理者错位”。企业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问题,只靠“减员”和“理想数据”定指标,逼到“管理错位”,中层去做基层的事,高层越级布署部门的工作,即使表面看起来都在忙碌,内核问题却会越来越多,公司内部管理一定乱套。(end)

本文摘自互联网

相关文章
集团企业的典型客户